7月25日(星期四)
今日行程: 斯文登(Swindon)→史前巨石圈(Stonehenge)→牛津(Oxford)→溫莎(Windsor)古堡→倫敦(London)
因為下榻的飯店餐廳較小,團員分6:30及7點兩批用早餐,雖然我們自願選6:30且準時到達,但是廚房根本沒有配合早起啊!Peter抗議也莫可奈何!我們這一批6:50取完早餐,食物幾乎清空,7點的來到餐廳看到都傻眼了,也只能無奈的等待了!
趕緊把握時間閒逛去!
飯店外觀
附近建築
8點準時上車,回到巨石圈已是9:20,Peter與大家約定10點上車!雖然只有短短40分鐘,有 2/3的團員還是決定自費購票入場,都大老遠專程跑來了咩!
沿途拍到的養豬人家!
史前巨石圈Stoneheng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遠溯及新石器時代的全英國最重要史前人類遺跡。
Stonehenge位於英格蘭Wiltshire郡一個空曠的原野上,占地約11公頃,每年都有100萬人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參觀,是英國最著名的史前建築遺跡,也叫做圓形石林,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足有6公尺之高。
9點起營業,現在已大排長龍了!
入園參觀團體票每人7.2英磅 ,與巴斯羅馬浴池一樣,門票含audio tour!按下景點編號,標準的中文京片子朗朗解說,實在方便!美中不足的是灰灰暗暗的天色!
綠草如茵的大片平原上,每顆最重達45公噸之巨石自386公里 外的威爾斯西南部搬過來築成最高約7公尺、直徑約91公尺 的史前遺跡。
巨石圈是個謎樣的遺跡,這些高聳巨大的石塊,被豎立在荒野,在山腳,甚至在過去的沼澤地區,而共通的特色是當地並不是石場,這些石塊就如同金字塔的石塊一樣,是從遠處遷運過來的。巨石圈由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有六公尺之高。西元198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巨石圈是個謎樣的遺跡,這些高聳巨大的石塊,被豎立在荒野,在山腳,甚至在過去的沼澤地區,而共通的特色是當地並不是石場,這些石塊就如同金字塔的石塊一樣,是從遠處遷運過來的。巨石圈由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有六公尺之高。西元198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巨石都不是當地所有,像那些高8公尺、平均重量近30噸的長方形砂岩(Sarsen)是來自30公里外的馬爾伯勒高地Marlborough Downs;較小的藍砂岩Bluestone則遠從385公里外的威爾斯的Preseli Mountains運過來的,這些重達6到60公噸的石頭是如何搬運過來、如何直立成7公尺長的樣子,至今仍是個謎。
還有,那些橫架在兩根巨石上的楣石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古時候的人都喜歡玩大石頭嗎?印加人、馬雅人、埃及人都用超大石塊蓋神廟、作墓室,到底是如何辦到的?或有什麼先進的文明失落了?
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巨石群的建造主要經過三個階段:最初於西元前3050年建造直徑約100公尺的外環圓形土堤和壕溝,在幾百年後的西元前2600年左右再於石陣中央搭建木造結構,最後才是現在所看到的巨石群,而這些也是遠在4500年前(比商代還早一千年呢)的西元前2500~前1500年間建造、排列與多次組合的。
巨石圈中幾個重要的位置,似乎都是用來指示月亮在夏至那天升起的位置。而從反方向看剛好就是冬至日太陽降下的位置。除了太陽之外,月亮的起落點似乎也有記載。不過月亮的運行不是像太陽一樣年年週而復始,它有一個歷時19年的太陰曆。在靠近石陣入口處有40多個柱孔,排成6行,恰巧和月亮在週期中到達最北的位置相符,所以6行柱孔很有可能代表6次週期,也就是6個太陰曆的時間,觀測及紀錄月亮的運行有100多年的時間。
2008年的考古研究從該處挖掘出遠至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骨灰, 考古學家猜測該處最初可能為古時墓地。
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人確切知道當初建造它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一些科學家主張是早期英國部落或宗教組織舉行儀式的中心。還有一些專家認為,是觀察天文的地方,人們很可能在季節變化之際,在此舉辦活動。科學家知道石頭來自威爾斯。但是沒有人知道古代的威爾斯人,如何把這些幾十噸重的巨石,運到三百多公里之外的索爾茲伯里平原。
在英國的墓葬中,時有發現一些石器時代以青銅斧頭雕刻的匕首和杯子,用來對死者的悼念。而巨石圈上的石柱上也有一些雕刻,因此有些科學家們推論此地是用來悼念死者的紀念物。英國科學家對巨石圈的石柱進行的雷射掃描發現,石柱上原先存在青銅斧頭等雕刻,只是由於年代久遠被侵蝕而無法用肉眼看清。其它一些理論認為巨石圈是一個日曆。當夏至那天上午,日出的光線與巨石圈呈整齊的隊列。這種理論與亡靈紀念物的假設並不矛盾,可能同時成立。太陽可能作為一個價值的標誌,屬於這個紀念物的一部分;或者巨石圈在歷史上的用途,曾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
當然也有一些和巨石鎮相關的傳奇故事。
傳說中沙利斯伯利平原上原本住著一群善良的巨人,他們最喜歡的活動便是手牽手圍成圓圈唱歌跳舞,他們的喜悅神情與滑稽動作,為人們帶來許多歡樂,巨人們也成為當地人的開心果。然而,在毫無預警的瞬間,巨人們突然僵化變成大石,手舞足蹈的動作也煞時間凝結,就此成為佇立平原上的巨石群。曾有一段時間,人們相當支持此一說法,因為由某一角度觀看巨石群,確實與牽著手的巨人形象頗為吻合。
另外一個故事是相傳惡魔向一名愛爾蘭老婦買了這堆石頭,運用魔法讓這些石頭飄洋過海,來到沙利斯伯利平原,堆疊出類似的模樣。惡魔召集村民,要人們猜測石塊的數量;當大夥議論紛紛毫無頭緒、而惡魔因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時,一名修士走出人群對著惡魔說:「That is more than thee canst tell. (That is more than we can tell.)」意為這些石頭多得無法勝數。這就是標準答案。當惡魔聽到修士的回答,發現人類竟然也有智慧而非常生氣,順手舉起一顆大石朝修士丟去;沒想到,修士絲毫不為大石所傷,反倒是撞到修士腳踝的大石,竟然凹了個小洞,惡魔因而憤憤然離去,留下巨石群,而巨石群就此被當地人稱為腳踝石。
放眼四週,一望無際啊!這些巨石到底從何而來呢?
10:05開車,11:30抵達下一站
牛津(Oxford),剛來到牛津的人,一定會覺得這裡和劍橋的整體建築物感覺和氛圍好像,兩個城市都有濃濃的學術氣息。
全英國最古老的牛津大學創立於1167年,出過20幾位英國首相,現共有39所學院密布於高街(High St.)、寬街(Broad St.)的周邊約1平方公里區域內,欲深入各學院窺其堂奧請先化整為零褪去鮮明的遊客色彩!
牛津城不大,一下遊覽車就看到這哥德式高塔-殉道者紀念碑
殉道者紀念塔(Martyrs' Memorial)位於牛津的St Giles'、Magdalen Street和Beaumont Street交匯處,Balliol學院外,為紀念16世紀Thomas Cranmer, Hugh Latimer and Nicholas Ridley這三位主教在瑪莉女皇的時代被吊起活活燒死,由喬治爵士Sir George Gilbert Scott所設計,1843完工。
牛津的歷史背景
牛津的人口比劍橋多一點點,牛津的人口約17萬人,劍橋是11萬人。光是在牛津大學念書的學生人數就佔了14,500人,另一所大學Oxford Brookes也有19,000個學生。
牛津大學是英語系國家裡面最早設立的大學,超過半數以上的英國首相、皇室、科學家、政治家、都從牛津畢業。十二世紀時的大學其實是沒有校園的,主要都是由校長(master)向當地(通常都是城市)租借演講廳,學生們則住在該地的宿舍裡。十二世紀時亨利一世命令建牛津大學,於1167年建校,最早期的幾個學院(colleges)主要是由有錢的主教設立,當時這些學院基本上都是屬於教會組織。
當時教會賦予牛津大學某些自治權,除了不受某些法律規範的約束,也不在當地法院管轄權之內。但就是因為大學擁有愈來愈多的自治權和愈來愈不受當地的規範,導致大學和當地居民的關係愈來愈緊張。除此之外,當時來大學念書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這些學生們講的語言與居民不通,再加上學生的服裝和行事作風過分奇特,於是語言的隔閡和文化的不同就更讓大學與當地居民的關係火上添油。在1209年衝突事件的發生後,這些牛津的學者遷徙到劍橋,才有了劍橋大學的成立。最著名的流血衝突事件是1355年在牛津發生的Battle of St. Scholastica事件,這個當時原本只是在酒館裡產生的衝突後來擴大到後來居民帶著弓箭攻擊學校,許多學者也因此而死亡。
peter先帶我們逛這條市集,甚麼攤位都有,繽紛有趣。幸運的是天空開朗起來了,這樣的歷史建築就是要搭配藍天白雲的啊!
露天市場(Open Market)而從早上八、九點開始攤販陸續進場,人潮也漸漸聚集,人聲頂沸的市集,因為價格較便宜,吸引著錙銖必較的窮學生,寄居他鄉的外僑或當地居民,也前來選購所需的蔬果及日用品。
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雞蛋、香料、起士、肉品、鍋碗瓢盆、服飾、精品等形形色色的食物與日用物品,應有盡有,相當的便利,大家會利用這一天,用最少的花費盡情的採購。
中午時分,這攤香氣四溢的中東美食,挑醒大家的味蕾,午餐就這樣邊吃邊逛就地解決了!
好多東西都想帶回家,最後CC幫 Andy買了 個 trumpet 鐵製縮小版當紀念!
牛津,既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也是戲謔人生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起源處。而愛麗絲勇敢又堅持地追求答案的精神,大概就是牛津學者的最佳寫照。
瀰漫濃濃學術氣息的牛津小鎮,孕育出英國第一所大學-牛津大學,在一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小範圍內,孕育出無數的哲學家、詩人和科學家。走在牛津街頭,一棟棟緊簇的學院劍拔弩張地矗立在遊客眼前,從此,走進世界舞台的名人就像事先約好似地,排著隊伍進入腦海裡,牛津的驕傲不停地被重覆著、炫耀著。
牛津的大學城 Hertford College也有一座美麗的天橋,戲稱「嘆息橋」(Bridge of Sighs),但知名度遠不如劍橋,建於1903年。這橋沒有水,倒像是天橋,是牛津的觀光景點之一。
據說這是義大利威尼斯嘆息橋的copy版本,左右兩邊連接的都是Hertford College的新舊院區
謝爾登劇院(Sheldonian Theatre)建於1664年到1668年,由 Christopher Wren為牛津大學設計。以當時的校長Gilbert Sheldon命名。八角形的建築,圍牆是英國十三位國王頭像所構成,內有800~1000個座位,1994年被European
Commission譽為牛津建築的寶石,用於音樂會,講座和大學的慶典儀式,並不用來表演戲劇。在它左邊的希臘式建築就是牛津最大的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波德理安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附設於 Divinity School 的 Bodleian Library ,建立於1602年,已有超過四百年歷史,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亦是繼大英圖書館後的英國第二大圖書館,不過這些可能都及不上「《哈利波特》霍格華茲學校圖書館拍攝場地」更能吸引遊客。
來到牛津的人一定會被這棟圓柱型的建築物和前面欄杆上的人頭柱子吸引住,這個圓柱型的建築物叫做Radcliffe Camera,建於1737-1749,主要作用是圖書館,爲牛津最主要的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的分館,做為私人閱覽室及收藏部份的書籍。camera在拉丁語是『房間』的意思。
因為Bodleian Library有權向任何一個在英國出版的書要求免費的copy,裡面的藏書約有700萬本書,排起來的話大概會有105 mile,幾乎等於從牛津到劍橋再折回來一半的距離!目前是英國第二大的圖書館。英國大約是從十七世紀左右就有這種legal deposit(呈繳)的制度,使得British Library和牛津的Bodleian Library、劍橋的University Liabrary、都柏林的Trinity College Library、Scotland National Library和Wales National Library都有權向出版商要求任何出版品的copy。英國圖書館的資料充實,必須拜呈繳制度之賜。
免費的科學史博物館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及免費的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有許多栩栩如生各種動物的標本,大如恐龍、小如蜘蛛,很親民。
波德理安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附設於 Divinity School 的 Bodleian Library ,建立於1602年,已有超過四百年歷史,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亦是繼大英圖書館後的英國第二大圖書館,不過這些可能都及不上「《哈利波特》霍格華茲學校圖書館拍攝場地」更能吸引遊客。
來到牛津的人一定會被這棟圓柱型的建築物和前面欄杆上的人頭柱子吸引住,這個圓柱型的建築物叫做Radcliffe Camera,建於1737-1749,主要作用是圖書館,爲牛津最主要的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的分館,做為私人閱覽室及收藏部份的書籍。camera在拉丁語是『房間』的意思。
因為Bodleian Library有權向任何一個在英國出版的書要求免費的copy,裡面的藏書約有700萬本書,排起來的話大概會有105 mile,幾乎等於從牛津到劍橋再折回來一半的距離!目前是英國第二大的圖書館。英國大約是從十七世紀左右就有這種legal deposit(呈繳)的制度,使得British Library和牛津的Bodleian Library、劍橋的University Liabrary、都柏林的Trinity College Library、Scotland National Library和Wales National Library都有權向出版商要求任何出版品的copy。英國圖書館的資料充實,必須拜呈繳制度之賜。
免費的科學史博物館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及免費的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有許多栩栩如生各種動物的標本,大如恐龍、小如蜘蛛,很親民。
博物館外牆是科學家人頭雕塑,可惜我們早上因為補巨石圈行程,沒有時間進去!
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就在Radcliffe Camera旁邊,學院於1438年由亨利六世(Henry Chichele)為紀念百年戰爭去世的戰士所建,主要是個學術研究機構,沒有自己的學生,只在每年由牛津學生中挑選兩名新成員,它的考試方式很特別,就是題目只有一個單字;考生拿到題目後,必須在三個小時之內,以這個單字為主,寫出一篇條理清晰的文章,因而有全世界最困難的考試的稱號,所以成為萬靈學院的成員在英國被認為是最高的榮譽。
萬靈學院整個學院佈滿細長的尖塔,搭配院名,感覺還蠻詭異的!
王后學院:1340年為尊崇菲立芭王后(Queen Philippa)設立,17世紀中葉重建校舍,是全牛津獨具清一色建築風格的學院,院內之課堂、教堂、圖書館……皆完整保留三百多年前的原貌。
糖果屋門外好大的棒棒糖
後面的高塔就是毛德任塔(Magdalen Great Tower),是牛津最高的建築物
植物園(Botanic Garden),入口在左邊的小門
媲美劍橋,泰晤士河支流查威爾(Cherwell)河上撐篙泛舟也是牛津不遑多讓的美景
基督教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1525年成立,許多間堂皇校舍、教堂、藝廊,出過13位首相。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和最值得參觀的學院之一,除了有很多名人從這裡畢業之外,也是哈利波特電影的拍攝地。
Christ Church是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最近也因哈利波特爆紅
左後是基督學院的Tom Tower
高聳的湯姆塔Tom Tower是基督學院創建時期的第一棟建築物,於1681年由列恩設計建造,塔裡掛有七噸重的湯姆大鐘Great
Tom,直到現在他們仍舊遵循古例,於每晚的9點05分敲鐘101下,這個101和我們的101大樓可沒有什麼關係哦,而是代表學院最初的一百零一位人員;至於為什麼要9點05分才敲呢?那是因為牛津位於格林威治以西1.15度,當9點05分時,牛津實際上才9點整而已。
基督教堂學院對面有一家愛麗絲的店(Alice's Shop),建築物本身已有五百年左右的歷史,是愛麗絲小時候常光顧的糖果店,因此也在卡爾的著作「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出現。故事中這家由一隻羊經營的商店,總是擺滿各種新奇的物品,但每當愛麗絲想要觸摸時就會漂浮在空中,好奇的愛麗絲就和羊老闆划船一探究竟,展開了一系列的奇幻旅程!
愛麗絲的店有各種與麗絲故事相關的紀念品,還可以代為安愛麗絲主題之旅到愛麗絲和卡爾的家參觀。
附近的公廁,除了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彩繪瓷磚妝點外,洗手皂、水及烘手熱空氣三合一裝置也是初體驗!
卡法斯塔位於 St. Aldates 、Cornmarket St. 和 High Street 以及Queen Street 的交接處,原是建於十九世紀初的聖馬丁教堂的鐘樓,塔高23米、99個階梯,在牛津市中心不可以興建高度超過它的建築物,登上塔頂可以居高臨下眺望牛津街道及各個學院的建築,是欣賞牛津天際線的好地方。每隔15分鐘圖中的人偶就會轉身敲響鐘聲。
再會了, Oxford!2:10集合上車,3:10抵達下一站:溫莎城堡
溫莎古堡(Windsor Castle)為全英國最大城堡、全世界所有王室宅邸中最大也是沿用最久的宮殿。最早是11世紀時由「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建在泰晤士河岸上地勢較高的一處木造要塞,12世紀時亨利二世以石頭改建,城堡變得越來越堅固,並逐漸成為展示英國王室權威的城堡。當今規模乃英格蘭王朝歷經40君主陸續建成,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承襲先祖成例亦常駐蹕溫莎。參觀城牆與廣大綠地庭園時,幸運的話也可觀賞到衛兵交換班。
城堡位於倫敦西北的泰晤士河畔,是英國眾多古堡中至今仍有人居住的最大城堡,也是吸引遊人最多的一座城堡。
城堡開放時間是 09:45-17:15 (last admission 16:00),我們只有兩個小時的參觀時間,行程緊湊!
中古世紀妝扮的售物姑娘
附近飛機起降頻繁
售票大廳
溫莎古堡 平面圖
購票後沿著城堡丘 (Castle Hill) 進入城堡,就是城堡中區 (Middle Ward)。中區最明顯的地標是被玫瑰花園圍繞的圓塔 (Round Tower)。進去城堡後可以借城堡的語音導覽,一樣有中文解說。
圓塔 (Round Tower)
圓塔 (Round Tower),最初是以木材建造,到 1170 年時,亨利二世以石材重建。1660 年以前,圓塔是關押王室政敵的監獄,現在則主要用於保存王室文獻和攝影收藏。每當女王來到溫莎城堡,這裡便會升起英國王室的旗幟。站在山丘上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倫敦市和泰晤士河的景色。
上區(The Upper Ward,庭院)
循著花園左側進入上區,是溫莎城堡的最精華所在。
上區的國家套房(State Apartments)內每個房間都有豐富的皇家珍藏藝術品,皇室重要儀式或宴會均在此舉辦,有女王迎接賓客的謁見廳(Audience Chamber)、滑鐵廬廳(Waterloo Chamber)是富麗堂皇的餐廳、女王交誼廳(Queen’s Ballroom)等房間。
滑鐵廬廳又稱宴會廳,初建於 13 世紀,因室內主要陳列參與滑鐵廬戰役,擊敗拿破崙而立下赫赫戰功的英國將領們之肖像而得名。
毎個房間都美輪美奐,除了讓人驚嘆大英帝國稱霸世界時富裕的景象以外,更可以看到英國從世界各地搜刮而來的各種珍奇異寶,收藏品媲美大英博物館。
國家套房一旁的瑪麗皇后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是喬治五世為了紀念王后而作, 每樣物品與實際大小是以1:12的比例呈現,精巧程度讓人嘖嘖稱奇,參觀隊伍大排長龍。大家以同樣速度參觀循序漸進,也不可能久留。(官網圖片)
下區主要有聖喬治禮拜堂、愛伯特紀念禮拜堂等建築。
CC問路中
聖喬治禮拜堂 (St. George's Chapel) 是溫莎城堡的建築經典,豪華的哥德式建築,以細緻艷麗的彩繪玻璃著稱,有十位英國王室埋葬於此。
愛伯特紀念禮拜堂緊鄰聖喬治禮拜堂,初建於 1240年,為晚期哥特式禮拜堂,1863年改建為愛伯特王子的紀念禮拜堂。
St. George's Chapel 聖喬治禮拜堂是王室舉行婚禮的場所之一,查爾斯跟卡蜜拉就是在這裡結婚的。
快5點了,走出建築物,往出口移動。
遛狗的老先生,擲球逗狗,CC幫忙撿球!
出口附近的衛兵
Guildhall 城堡外的景觀
伊利莎白女王一世就站在通往溫莎古堡的馬路十字路口上
沿著 High Street 徒步約10分鐘,就可抵達英國最高貴的學校。
泰晤士河畔
伊頓橋
繼續走到Eton High Street貴族男子學校伊頓公學 Eton College 看看王子的學校。
High Street 兩旁續多特色商家,迷人的櫥窗
泰晤士河上遊船Upper Thames Cruise
還有好多天鵝,數量驚人,而且都不怕人
晚上6點在城堡附近的『揚子餐廳』用餐,七菜一湯,誠意十足!
用完餐,在這美麗的公園等遊覽車!
這幾位年輕的美女活潑大方,主動找我們拍照,我們猜是為了交作業吧!
我們將在這住宿四個夜晚,也是這趟旅程最後的住處!
安頓好行李,照例探路去!走出飯店左轉附近有幾家雜貨店及一家小型超市、肯德基...生活機能不錯,添購了些鮮奶、水果!
旅館搭兩站公車可換地鐵,雖屬郊區,還算方便。
地鐵再搭兩站就是希斯洛機場站,仰望天空,形形色色各國飛機往來頻繁,歐洲最繁忙的機場無誤!還好飯店隔音很好,也難得的,有空調,睡眠完全不受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