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1:30就有隊伍準備出發了,雖然那些領隊用哨子刻意輕聲提示,大家也都躡手躡腳、放低音量,但我還是被吵醒了!
看著CC還在熟睡中,也勉強自己再度假寐!
撐到2:15把CC叫醒,CC帶起頭燈,到廚房燒水去!
我也隨後帶早餐過去,早餐是吐司加十穀米糊!
用餐時,下一組中興大學森林系四位同學也來準備早餐!
2:45準備出發!討論後,CC信心滿滿認為他可以帶路,我們兩人自己走,沒問題!
CC號稱搜索排排長,OK的!
滿月高掛,10度C左右,但空氣乾燥並不覺冷!
10分鐘走過玉山箭竹之字坡後,黑森林水源 0K 處,取道『雪山主峰』方向
伴著孤月繁星,開啟了我們今天的雪山主峰行程,步道從山莊後方山坡開始一路之字形上走,回望山下全是黑壓壓一片。抬頭仰望天空繁星依舊,內心欣喜雀躍,看來今天將有個超讚的天氣,可有幸欣賞到整個聖稜線了。
發現這個閃螢光的『雪季路標』,而且還貼心的編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樹林裡,螢光發揮了強大功能,成為岔路出現時,尋找方向搜索的標的物!
大約30分鐘後,中興大學四位同學趕上,讓他們先行的第一個岔路就發現他們走錯,分享這個螢光指標,把他們拉回正途!
摸黑走黑森林,其實也無感,只能把握頭燈照射的小範圍,這樣也好,井底之蛙沒有恐懼!
走累了,也隨時休息補水!
一輪明月高高掛,這趟路程,因為氣候舒適,沒有壓力,走起來還算輕鬆自得!
黑森林的字眼,可能會覺得有點陰森且危險的,2公里長的密閉森林,樹林高聳遮住了前方可供識別的方向,所以確實是個容易迷路的地段。
這一段大部分時間,是我倆獨行的,不得不佩服CC絕佳的方向感,總是在岔路時找到正確的方向,完全沒有走冤枉路!太厲害了!
就在月光下,埋頭踽踽前行,不知不覺走出黑森林,來到圈谷,地上仍有厚厚的積雪!
這一段攻頂路線是沿著雪山圈谷往上爬,所以要一直等到登上了峰頂後才能享有360度的展望
5:17 後方的中央山脈已透出晨曦,由微光而漸漸浸染出紅橘色的霞光,天際漸漸由黑轉亮,這光明的一刻終於到來。
好美麗的色溫
西側天空,大圓月亮毫不遜色!
太陽從南湖大山衝出雲層露臉
終於來到了10.9 K主峰頂,山頂立有一顆的白色大石,上面頭並刻著「雪山主峰,標高3886公尺」字樣。
灑滿晨曦的雪山主峰,這一張是一定要的!
右邊最高點的北陵角上有人ㄟ!
這裡的展望真是一等一,周圍群峰皆入眼簾,西側可見志佳陽、大小劍、大雪山,東望北一段群峰,向北延伸的連峰則是北稜角、凱蘭特昆山、雪山北峰、素密達、穆特勒布山、品田山、大霸尖山等3500公尺以上山峰所組成,聞名岳界的「聖稜線」。
聖稜線也同樣地沐浴在晨曦之中。右邊可見突出的大霸尖山山頭,雪山北峰,以及最左邊碩大的北稜角。

這裡也是聖稜線0K的起點
1927年大霸尖山首登者之一沼井鐵太郎在一篇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的 論文裏寫道:『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這就是後來岳界所稱〝聖稜線〞名字的由來。
陽光灑在這片名山山頭,這種景象,惟有登高才有緣份欣賞。

攀爬雪山最大的利多,那就是賞盡群峰之美,從起步時桃山在側、武陵四秀為伴,緊接著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北稜角,登頂主峰後與玉山遙遙相望,雪山山塊六條稜脈全部攤在腳下,說這條路線是頂級的高山饗宴,可是一點也不為過!
主峰頂上,大家互相幫忙拍照!
CC幫這一團拍玩團體照後,居然兩位年輕人就自顧自的脫起上衣來了,太強囉!
邊脫邊跳,看起來笑容燦爛,但是強顏歡笑,真的冷斃了!
這照片太有紀念性了!天光柔和的色溫,美呆了!
6:20依依不捨下主峰!
來程是在黑暗中行進,此刻清朗的天際,照片怎麼拍怎麼美!
「玉山圓柏」是台灣分佈海拔最高的樹種,掛上「玉山」之名,當之無愧。
接著的路途中,玉山圓柏的數量愈來愈多,有的圓柏的樹幹及樹枝已成枯白,依舊佇立,伸向藍天,顯得悲愴淒美。
山頂旁原是一大片低矮的玉山圓柏,由於多年前的一場森林大火,如今均已成了枯木,彎曲磐生的枝幹,有如園藝盆景的造型,別具古趣,而造成這般奇特的造型,是因為這些生長在山頂的玉山圓柏,多年受到強風的吹襲,再加上冬季厚雪的重壓,天然渾成,這些枯白糾結的樹根,將永遠盤踞在山峰的一方,向世人展示著它光榮及悲淒的過去。
1991年1月雪山主峰東南側山坡的火災燒毀大面積的玉山圓柏林與玉山杜鵑樹叢。
由於玉山圓柏生長的速度非常緩慢與山坡的惡劣環境,玉山圓柏枯木無法庇護林木幼苗與大型灌木物種成長,山坡盡是矮小的灌木與草本植物物種,至今依然無法恢復舊有的蒼翠林相景觀。

這塊枯木區就是著名的雪山10.8K的被火紋身的玉山圓柏
再來眼前這個壯闊的景色,就是『雪山圈谷冰斗』
來時摸黑,此刻壯闊雄麗的雪山圈谷終於出現在眼前。這一刻,不禁發出驚嘆聲!
太陽光射在厚厚的白雪上
整個冰斗在前方呈180度的展開,佈滿碎石的畚箕狀地形,登山的步徑就在左側佈滿碎石的冰斗間之字上下。
雪山主峰的東北側下方,呈東北方向開口之長橢圓形窪地,日據時代許多地理學者認為應是圈谷( 冰斗)地形證據。但也有學者認為,此窪地開口下方並沒有一般認定冰河地形指標的懸谷及U形谷,認為只是岩壁因風化作用造成岩塊崩落而形成的「崩谷」地形。但最近楊(1999)的研究發現冰河直接證據的擦痕(Striation)和冰坎(Cirque threshold)等地貌,證實雪山圈谷在上個世紀的冰河期確實發生過冰河作用。並鑑定出冰斗與冰斗湖的存在與位置。
『雪山1號圈谷位於雪山主峰的東北方,形狀呈長橢圓形,開口朝向東北,長約1,000公尺,最寬處約600公尺。圈谷最低處在長軸的最東北處,海拔高度約3,500公尺,大略位在通往雪山主峰的步道出黑森林處,這裡也是觀看雪山1號圈谷最佳的觀景點,尤其是冰雪覆蓋的冬季。雪山1號圈谷的谷底與兩側山坡都布滿了碎石,與一叢叢玉山杜鵑及成匍匐狀生長的玉山圓柏。這些碎石堆是台灣高山稜頂兩側常見的景觀。雖然某些碎石堆位於岩崖或岩溝(又可稱蝕溝)的坡腳處,但是雪山圈谷內的許多碎石堆,布滿在非岩崖或崖溝坡腳下的坡頂附近。這應該是屬於冰緣區冰風化作用在原地造成岩石崩裂或碎裂的結果,而不是落石型的崩山作用所造成的(楊建夫,1996)。至於臺灣的圈谷是否為冰斗地形,仍有許多疑點待地球科學者研究澄清。』− 雪霸國家公園網站,作者:保育研究課,摘錄自劉桓吉、俞錚皞、楊金臻《岩石的故事》
7:27 走下雪山圈谷,回頭照整個圈谷入鏡!
雪山圈谷像是U型的大畚箕,這是一萬年冰河作用留下來的遺跡,學術名詞稱為「冰斗」。畚箕狀的高處,右側絕壁矗起山峰為雪山北稜角,海拔3880公尺,氣勢雄偉。
CC來時曾經在這一棵樹下小憩,回程再拍一張,神情大不同啊!
這裡也是360度景觀啊~~


續行,我們被高聳的冷杉林淹沒,進入雪山名聞遐邇的「黑森林」。
冷杉林的分布高度高於鐵杉林,是台灣高海拔山區森林帶的最上限。林中發生過許多迷途的山難事件,目前黑森林內每隔一百公尺就設有路標,迷途時,只要退回原點,靜下心來重新找路,不難尋得正途!
8.6K的石瀑區
原本是一大塊岩石,但是經過反覆凍結的過程,冰塊擠壓岩石破裂,逐漸碎成一大片石瀑
踏進黑森林,景觀瞬息丕變,為大片茂盛的純冷杉林,一棵棵筆直挺立冷杉在此綿密地生長著,這是台灣少數僅存的大面積原始森林之一。
走在黑森林,一股清新清涼的森林浴感覺拂身,閒適怡然,已忘了自己是走在3000公尺的高山上,輕鬆自在。
此刻的心情確實是愉悅的,不必趕路,沒有壓力,我們多的是時間,可以在附近漫步閒走。
太舒服了,CC忍不住在傾倒的巨木上躺平假寐,溫暖的陽光、清風送爽
步行了六個鐘頭,此刻,大地為床、藍天為幕,當然......眼皮愈來愈重了~
抬頭是參天巨木叢林裡的藍天白雲,唉!微笑入夢啊!
CC奢侈得在雪山黑森林躺平睡了30分鐘,我在附近邊休息邊獵景,其間只有四位趕路的登山客通過,只看到羨慕的眼神啊~
回程,遇到這一隊重裝十餘人隊伍,長者為多,頂著炙熱陽光,負重走在這片箭竹林,辛苦啊!佩服!

已看見三六九山莊的屋影,就位於前方的山腰處,整個山腰是一大片「玉山箭竹」大草坡。
草坡的上方處,聳立著一根根的白色的枯木,正是著名的雪山「白木林」,白色的枯木之間,是「巒大花楸」,秋天時綻開的花果會將大地染紅。
這些枯萎的樹幹殘枝,曾是一大片冷杉林。一百年前及五十年前,這裡經歷過森林大火,冷杉燒焦後殘存的枝幹逐漸脫落,佇立在山坡上,成了今日的白木林景觀。
如今玉山箭竹及巒大花楸已逐漸盤據這塊區域。
新生的冷杉小苗也開始在慢慢滋長。如果不再發生森林大火,預估兩百年後的登山客,將不再看見白木林,而是恢復生機的冷杉森林。
白木、花楸、玉山箭竹大草坡在金色晨光潑灑下,呈現黃金般的光耀,遠處則有壯闊的山巒、藍天白雲為背景,襯托出這山岳奇景。在黑暗中獨行幾個小時之後,有幸初識雪山之美。
這一片三六九山莊後面低矮的箭竹林在2008年也曾因登山客不慎摔倒骨折,向消防單位求援,經報請國軍搜救中心海鷗直升機馳往救援。直昇機因視線不良,呼叫登山客升起「狼煙」標示人員位置,不料卻引發森林大火,事件始末詳見:點我
9:40回到三六九山莊
煮熱水、泡麵加茶葉蛋,再把剩下的土司加進去,尚可充饑!
深深感受到,有煮開的熱水可用,就萬事OK了!
然後回到床鋪上補眠,此刻,整個山莊除了一隊10:30要回去的十餘人外國學生團體外,已空蕩蕩!整裝待發的女孩們,嘰嘰喳喳、吵鬧無比,躺在床舖上的CC輾轉難眠,實在受不了出聲制止,也很快獲得改善!
早上與其他隊伍聊天,帶團的領隊預估下到登山口約四個鐘頭,中興同學估三個半鐘頭,我們有個譜,CC計畫12點出發!
我睡不太著,11:15起來晃晃,感覺雲層越來越低,有點擔心!氣象預報說今天開始變天哩!
11:30把熟睡中的CC叫醒,收拾妥當,上路時已12點整了!
此時山莊也陸陸續續進駐今晚留宿的山友。
遇到一隊熱情活潑的同學,加油喔!
12:36東峰,這張可見雲層愈來愈厚
民國90年2月18日發生的雪山東峰大火,肇因於一名粗心的登山客,焚燒如廁後的便紙不慎引燃大火。火舌竄燒20餘公頃,東峰頂上箭竹林及珍貴的鐵杉付之一炬。
事過境遷,玉山箭竹逕自抽芽繁盛,焚燒後的沃土,一場繁鬧的生命饗宴,似乎才正要展開,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雲層湧積,愈來愈厚,此時觀望主峰頂,積雲攏罩,應該飄雨了!
玉山杜鵑依舊嬌豔肆放
哭坡
15分鐘走完。此時,這裡也開始滴雨了!
滴幾滴,還不到需要雨具的程度,我們也加緊腳程快走!
在七卡山莊休息五分鐘補水,也不敢多逗留,山莊大門深鎖,今晚應該是沒有人登記留宿。
一路下坡,終於來到熟悉的二葉松步道。
0.6K,找回『寄放』在草叢裡的睡袋和雨衣,哈哈,安然無恙哩!
拿到雨衣,心也安了,因為雨滴開始變大、變頻繁了!這一段還好有得遮陰,也懶得用雨具,就快馬加鞭了!
3:16 抵達大水池登山口!ya,我們僅僅費時三個小時16分鐘,比大學生預估時間少14分鐘,厲害啦,叫我們『勇腳』!
回到管制站,昨天同一位志工大哥像老朋友一樣熱絡親切的招呼我們,備感溫馨啊!
繳回入山登記資料,完美結束!
就在此時,下大雨了!
就是這麼好運!此時拿起背包必須用衝的回去車上,因為雨勢變大了!志工大哥好貼心,呼叫我們:雲霧瀰漫,視野不佳,下山小心!感動!
CC收拾妥當,開車前特地下車再回去管制站表達謝意!真的,非常感恩!
武陵農場露營區小徑旁,拍到一隻台灣獼猴,佇足良久!背後的天空已是一片白茫茫!
下山之路、大雨滂沱,CC小心翼翼的開車,我在後座躺平歇息,此時我才能毫無罣礙的大休息!到羅東市區用晚餐時雨停了,下車完全不用撐傘,真是太神奇了!
這一趟堪稱完美的雪山主東峰攻頂行程,最大的優勢就是『自行組隊』,可攻可守,倆人走起來沒有壓力!
最大的挑戰是『負重』登高山,全新的體驗,事前完全沒有訓練,這絕對不是好的示範!
入住免費的三六九山莊,也深深感受到山友的素質非常高,環境維護、垃圾自行帶下山,一百分哩!無論是登山口、七卡山莊、三六九山莊都有非常熱心的志工駐守,真是敬佩!
兩人自行組隊重裝登雪山,完攻雪山東峰、主峰,整個旅途福星高照、天候絕佳、異常順利,以4月6日晚上8點羅東上國五,9點到達新店市區,不可思議的完美ending收場,感恩啊!
今年2月賞梅、3月賞櫻、4月征服雪山,三度來武陵,每次都有新的驚喜,對這裡實在滿意極了,情有獨鍾啊,我們一定會再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