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2015日本北陸京阪10天自助行]31. 大阪城公園散策

11月6日 (星期五)

飯店自助早餐吃飽飽,10點整,與旅伴一同出發,悠閒的大阪公園散策去~



此時,天更藍了、銀杏葉更黃了~
  
大阪城城牆的設計

城牆呈現的是優美的弧形,這可是考慮到地震所做出的設計,而且經過神戶大地震的考驗,大阪城仍屹立不搖,可見這樣的設計兼具美觀與耐震。

 護城河的河面倒影,更清晰了~
 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從大手門進去 大阪城


大阪城,和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
桃山豐臣秀吉的居城。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有都市綠洲美名的大阪城公園,是座幅員廣闊的歷史公園、也是大型的綠地公園
 
大阪城矗立於上町台地北端,北臨淀川,居交通要津,最早為羽柴秀吉在大抵統一日本後所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為昭和年間以鋼筋水泥復築,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大阪」在明治維新前寫作「大」,維新後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叛亂」之諱,因此於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為「大」,「大城」也因而更名為「大城」。一般講述更名前的歷史時仍會以舊寫「大城」稱之,以示時代區別。


大手門是日本城郭中設在通往內部的二之丸或是三之丸等處曲輪(指城郭的範圍)的虎口部分的門,相當於正門。這種門大多基於防禦因素而慎重建造,且多為開有大型櫓門的石壘等形式,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往大手門沿途,種植的是蒼勁的老松,氣勢非凡

大手見附石

大手門前的巨石,整個大阪城共有11塊巨石,其中大手門3塊、櫻門6塊、京橋門跡2塊,這些重達上百噸的巨石是德川家康重建大坂城時遠從數百公里外運過來的,至於為何要運這些巨石?
德川家康為了彰顯他對大阪擁有的絕對控制力,還有搬運巨石非常花錢,也要藉由這些花費,消耗大阪的經濟力,以減低大阪的影響力;也因為石塊非常巨大具有震聶人心的效用,所以擺在城門讓進入者臣服於德川幕府。



大手門

 


 櫻門



進入天守的門稱為櫻門,厚重堅實的大門,負責防禦城堡的最後一道門。
似乎也只有在櫻門才可以直接看到天守閣。



櫻門兩旁四方形的原石分別是52噸的龍石和40噸的虎石。
當年大阪城遭遇火災時,只有這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櫻門未遭燒毀是僅存的遺蹟,所以被列為相當重要的文化財。

 櫻花季來,這裡可是花海環繞,故名『櫻門』


 金碧輝煌的天守閣

細說大阪城歷史:

1467年左右日本戰國時代開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是戰國時代三位最重要的人物。織田信長在初期佔了上風幾乎快統一全國,當時德川家康是他的盟友,而豐臣秀吉則是他的家臣。後來織田信長遭遇叛變自殺,豐臣秀吉以護主為名崛起,並且真正一統天下,後來藉由聯姻將德川家康納為家臣。

1583年豐臣秀吉選在本願寺的舊址上興建大坂城,並且以大坂城為根據地一統天下,也從那時候開始大坂開始出現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豐臣秀吉後來建造伏見城作為居住與處理政務的地方,直到他過世後,其子豐臣秀賴才搬過去大坂城。其後德川家康崛起,終結戰國時代在江戶(東京)建立德川幕府政府,並於1614年圍攻大坂城(史稱大坂冬之陣)但是打不下來於是簽訂和平協議,1615年德川家康藉口毀約又發動大坂夏之陣,一舉殲滅豐臣家族,並且毀了大坂城


1620年德川幕府開始重建大坂城,把原有大坂城壓在下面重新建造,1626年第二代天守閣完工,1629年大坂城重建完工。
1665年第二代天守閣毀於雷擊,直到1931年才又重建第三代天守閣。由於1930年代大阪城是軍方要地,大阪市民為興建第三代天守閣而跟軍方妥協,由市民募款興建天守閣,並且在旁邊幫軍方蓋一棟大樓作為軍事指揮中心,現在成為舊大阪市立博物館。


好多戶外教學的小學生,人多但是非常安靜、有禮貌
 

原為軍事指揮中心,現在成為舊大阪市立博物館

有台灣大學的影子



這棵銀杏樹上聚集了非常多的鴿子

 






























 
 










天公作美,大阪城公園實在太殺底片了,現在楓紅、銀杏黃都還稱不上見頃,就已經美成這樣,櫻花季來還了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