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星期日)
10:50 從北口過護城河太鼓門進『 鶴ヶ城』,這是日本國家指定史跡,又稱『若松城』
距今約630多年前,由葦名直盛所建造的東黑川館是鶴ヶ城的前身。
鶴ヶ城因經受住了戊辰戰爭中近一個月之久的炮火攻擊,被譽為「 百攻不破之城」,也因此揚名天下。
1874年 (明治7年)受政府之命拆毀,於1965年(昭和40年)重建,2001年(平成13年)按江戶時代的技法重建復原了連接天守閣的「干飯櫓、南走長屋」等建築。
現在天守閣內作為鄉土資料博物館,展示會津的歷史。
2011年(平成23年)天守閣換回紅色瓦頂,重現了幕府時代末期的英姿,這也使它成為了日本國內唯一一座現存的紅瓦頂天守閣 。
不過今日鶴ヶ城模樣是在出自於加藤氏藩主時代建立的,當時因會津大地震,天守閣崩塌,對建築有專精的加藤藩主便下令改建為5層高,並增築西、北出丸強化城堡結構,爾後在歷代藩主接連地擴建、修繕下,讓鶴ヶ城成為「難攻不破」的堅固名城,即便1868年爆發戊辰戰爭,維新政府龐大的軍隊來到會津若松城下,與舊幕府勢力的會津藩士在此展開悲壯慘烈的對決,足足讓敵方攻堅近一個月。
鶴ヶ城在戊辰戰爭中被砲火猛烈攻擊將近一個月,雖然損傷嚴重依然屹立不搖,不愧是難攻不落的名城。可惜1873年明治政府發布廢城令大拆各地城郭天守,鶴ヶ城也難逃被解體的命運,八重曾駐足詠歌的三之丸側牆被陸軍夷平成為連隊操練場。
「明日夜色孰來望 萬籟俱空僅月光」(明日の夜は 何国の誰か ながむらん なれし御城に 残す月かげ)--山本八重
雖最後因難敵眾軍,會津藩投降認敗,但若松城主體依舊固若金湯、屹立不搖,只是這一戰,帶來城毀之末路,為避免地方勢力再起,於明治時期遭下令摧毀,會津地方也因這一戰,成了疾病叢生、土地一文不值的黑暗年代,而這段歷史也在今日車站前,以白虎隊少年雕像記錄著。
所幸其壕、土壘、石垣牆未遭過度破壞,完好地保留400年前的模樣,大正6年(1917年),若松市耆老及舊會津藩士集體請願將鶴ヶ城天守遺跡公園化以保存古蹟,1934年終於被指定為「若松城」國立史跡。在會津市民大力支援下,重建的天守於1965年落成,讓這如白鶴優雅,卻又堅毅無比的若松城,再次成了今日會津地區的象徵,並在2006年入選「日本百大名城」第12座。
2011年時若松城進行整修,將瓦簷由黑瓦復原為紅色,少了武家的肅穆,潔白亮眼,漸漸擺脫昔日的悲情,加上NHK大河劇「天地人」、「八重之櫻」連番上映,讓當地也跟著掀起另一股旅歷史遊熱潮。
城內各處都設有著白虎隊的立牌,不得不提及幕末時期,死守城內、抵抗新政府軍的年輕義勇軍隊-白虎隊,這群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少男少女,滿腔熱血,奮力抗戰,最後仍是寡不敵眾,敗陣下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19位白虎隊隊員悲憤自裁。真是一段怵目驚心的歷史悲劇:
距今150年前,福島是松平氏掌權,以鶴ヶ城為根據地的會津藩,卻因為孝明天皇過世,改革派擁護明治天皇的報復事件將之滅城,而當時守城的武士依照年齡分成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等四隊,白虎隊是最年輕的一隊,為16-18歲的青年組成,當時戰爭進行時一路由豬苗代湖逃到了飯盛山,卻在山上看到鶴ヶ城失火,為了表示盡忠,19個年輕人就面對著鶴ヶ城方向切腹自殺。後人因為崇敬這樣的武士精神,在飯盛山上立起紀念碑與塔位祭拜。
以現代的眼光來評論,可能不會苟同這個壯烈的舉動,但那個時代戰敗被接管的原城居民是會被流放到邊疆等不毛之地,女性也有可能被迫成為慰安婦,過著生不如死屈辱的生活,亂世的無奈啊。
「遠藤敬止翁頌徳碑」
遠藤敬止(1849~1904年)是舊會津藩士,對東北經濟發展貢獻卓越,當年為了不讓鶴ヶ城被變賣還大器的自己出資買下,然後捐出~
這一棵銀杏葉落結果了~
忠魂碑
鶴ヶ城沉重的悲壯歷史聽聽就好,眼前的美景才是該把握的當下~
從北出丸進,解說
1965年重建的天守
運氣真好,此時不但有紅葉,黃澄澄的銀杏也還在呢~
鶴ヶ城1965年順應民意的重建工程,重要參考資料是一張19世紀後期由一位法國人拍攝的當時鶴城的照片,沒想到吧~
正好陽光照射,閃閃發亮的杏黃,好美~
都說鶴ヶ城最美的時節是櫻花季,但此時此刻此景,不遑多讓啊~
鶴ヶ城長寬高各為25、30、36公尺,有東日本第一名城之美名
稻荷神社紅色的鳥居,來認識一下稻荷神社
「稻荷神社」祭祀「宇迦之御魂神」(うかのみたまのかみ),又別名為「稻荷神」、「倉稻魂命」、「御食津神」(御饌津神)。稻荷神社在日本全國各地據說約有3萬多座,堪稱日本數量最多的神社。這是由於稻荷神在日本神話中是掌管穀物、食物的女神,而日本自古以來生活方式以農業和漁業為主,飲食習慣也是以米食為中心,因此稻荷神自然就成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神明。
稻荷神社另一個特色就是「狐狸」,很多人會以為稻荷神社就是祭祀狐狸,但其實狐狸是神明的使者;而神社的拜殿或鳥居兩旁通常會有一對「狛犬」,在稻荷神社則是由狐狸取代狛犬。仔細看的話,狐狸口內分別含著糧倉的鑰匙、象徵財富的寶珠、象徵豐收的稻穗,或是象徵智慧的卷物,這也跟稻荷神社本身守護農業與商業利益有很大的關係。
日本很常見的「豆皮壽司」跟稻荷神社也頗有淵源!據說狐狸非常喜歡油炸的東西,人們就將豆皮做成壽司當作供品,因此也稱為「稻荷壽司」。
鶴ヶ城稻荷神社這隻狐狸仔細看,就是長形的豆皮壽司~
1868年爆發戊辰戰爭,天守閣正舉辦150周年戊辰特集
<入場料>大人410円(天守閣・麟閣共通券大人510円)/小中学生150円
今天只打算外圍走透透拍照拍個過癮~
因顧及會津這一帶因地震很多,所以以平城方式打造,下方以錯綜交疊方式堆起巨石,據說耐震度較好。
這個不知道展出的主題是甚麼,好特別~
日本國內唯一一座現存的紅瓦頂天守閣,這個角度顏色較能體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