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12東歐行第13天】捷克百威古鎮、克倫洛夫、布拉格


8月16日(星期四)

早上8點早餐,三星級的Hotel Garni PVT,餐點比起此行大部份的hostel精緻些!


 Hotel Garni PVT外觀,昨晚半夜抵達看不出來,原來還蠻有規模的!

今早要補昨天下午落掉的行程:百威古鎮(Ceské Budějovice)

百威古鎮(簡稱CB):南波希米亞首府建於1265年,這是世界馳名的百威(Budweiser)啤酒發源地。百威古鎮在十五世紀曾為天主教重鎮,十六世紀起因鄰近開採銀礦而繁榮富裕。市區舖著鵝卵石的古街舊道觸目皆是,其中大廣場(Nám Přemysla Otakara II)是歐洲最大廣場之一,中央有1727年建成的Samonova噴泉,東北邊72公尺高黑塔建於1553年曾當做一旁聖尼古拉斯教堂的鐘樓,西南邊是建於1731年華麗的老市政廳,廣場周邊是歐洲規模最大的拱廊(商街騎樓)古建築,四周景物洋溢著十八世紀巴洛克式或文藝復興式建築風貌!

České Budějovice原名是「Budweis」, 自中世紀起便開始釀造啤酒:這種淡啤酒是將釀好的酒貯藏一段時間待熟,和一般啤酒釀造 略有不同;又因當地的啤酒花味道芳香,所以釀出的酒特別味美順口。連美國密蘇里州的 Anheuser-Busch酒廠都來觀摩,開始以同樣技術在美國釀造啤酒。捷克啤酒申請註冊百威啤酒的日期是在1989年,但美國百威早在1979年就先申請了,而1890年代捷克正式將百威作全球性的商標登記,並和美國的酒廠簽定協議:前者在歐洲市場銷售、後者在北美洲銷售。 但後來美國酒廠企圖買下捷克的股份未果、又因不再向捷克採購啤酒花,讓捷克政府非常生氣, 雙方開始打起侵權的官司。捷克政府還向歐盟國家陳情,希望能比照法國香檳酒區的例子, 只要不是這裡生產的啤酒,就不准命名為「百威啤酒」而他們為了其商標權(Budweiser),已打了近100年的官司,最終還是要被人搶走,這個結局自然是大多數捷克人不能接受。此外,CB也是豬腳,Kohi-noor碳心鉛筆的發源地。

8:30集合,阿香帶大家走到大廣場,徒步10分鐘就到了,大致介紹了周邊景點及兌幣處,約定好10點鐘回飯店集合,解散!

廣場中心『參孫噴泉』18世紀的作品,是捷克最大的噴泉。旁有塊刻有十字的石板叫Wandering Stone(漂泊石),從15世紀保留至今,曾經有人在此被處決傳說如果不小心踩到的話,晚上十點以後若不回家,將一生漂泊流浪。

左後方華麗老市政廳,文藝復興式建築建於1731年,如今仍是政府的辦公場所。
廣場上的現代雕塑

黑塔是一座高聳筆直的哥德式建築,高72公尺,從16世紀建畢後就擔任著報時瞭望警示的功能,當時全城的安危就緊繫於它的身上。

巴洛可式的聖尼可拉教堂:13世紀的作品,在15世紀初整建成哥德式教堂。15世紀中被一場大火燒毀,幸好在一年內得到足夠的募捐得以再度重生。花了8年的時間重建成巴洛可式的新教堂。簡單而俐落的線條,完全沒有壓迫性的向世人展示神聖使命。

波希米亞街,建築有我們熟悉的騎樓風格,色彩豐富卻又不浮誇,帶點淡淡的鄉土風情。
這家茶店居然有阿里山茗茶,還有許多中國風的茶具用品及擺飾。美麗的店員說老闆很喜歡中國的古董。

可惜時間太緊湊,沒有登黑塔的鐘樓瞭望台!
可惜昨晚應到未到,與夜景絕緣,或許留些遺憾才能造就再訪的契機!

10點回到飯店集合,續往下一個捷克的重點克倫洛夫(Český Krumlov)

克倫洛夫(簡稱ČK):捷克旅遊必到景點,這一座絕對令人激賞、驚豔的中世紀古城,巧奪天工地雄踞在S型河流折彎如舌尖般的地形上,古樸城牆內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林立,點綴著高雅的咖啡屋、酒館、餐廳、商店……直如一座超大型露天藝廊!河對岸是建於十三世紀居高臨下的哥德式城堡,規模宏偉僅次於布拉格上城區城堡;兩岸城池對峙猶如競比氣勢互不相讓!

11:30抵達ČK

ČK起源於13世紀,位於南波希米亞,是捷克的一個小城鎮。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受保護的世界遺產,成為全球著名的人類遺蹟城市,並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旅遊新地點」,是捷克其中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

ČK號稱南波西米亞的玫瑰,清澈的伏爾塔瓦Vltava河呈現雙S型蜿蜒環繞
Vltava河是泛舟的好去處,矗立在河畔右邊的CK城堡Český Krumlov Castle (Zámek)

城堡是盤踞在山丘上的一長條建築,13世紀時只是一小區,歷經幾百年歷代城堡主任的擴建,慢慢延伸到後面的上城堡、空中走廊和城堡花園。早期屬於波西米亞貴族維特科夫契家族所擁有,也是城堡奠基者,這個家族的家徽是一朵五瓣玫瑰,各分家產給五個兒子後,每個兒子依不同顏色的五瓣玫瑰來代表,最後由紅玫瑰的羅森堡家族取得城堡擁有權,經過幾番的世代交替後,現今城堡由政府接收。

這個城市位於伏爾塔瓦河的上游,因為地理位置正好在重要的貿易路線上,13世紀時逐漸興盛繁榮起來,目前人口數約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城市主要分為老城區與城堡區,老城區被流經該處的伏爾塔瓦河以馬蹄鐵型環繞,大部分的建築皆建於14世紀到17世紀間,大多為哥德式、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式的外觀,而城堡區就建在河的對岸,直接蓋在岩石上頭,相當的壯觀,ČK城堡是捷克境內規模僅次於布拉格城堡的城堡,城堡中有一個保存完好的巴洛克式劇場以及一些原始的布景和道具,目前每年在該劇場會上演一次歌劇,ČK也是捷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每年都會舉辦慶典或紀念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夏至日周末舉辦的「五瓣玫瑰花節」。

大部分的旅行團都是由老城區那一頭進來,我們由城堡區的最上頭入城,由於城堡區是在城市的最高點,我們一路是往下走比較輕鬆。城堡共分為六區,有五個庭院,通行路徑只有一條,因此只要順著路往下走就可以。
城堡花園

 首先來到花園前的第五庭院,這裡的城牆因為有可以眺望小鎮的窗框,是到ČK必拍的視角,從半圓形的窗框望向ČK,就好像開啟童話故事書一樣,許多夢幻的美好傳說,就此上演。
正中央的黑白尖塔建築是聖維塔教堂Church of St.Vitus在舊城區的東南面,是捷克重要的哥德式建築代表作。教堂在興建之初只有聖壇部分,到了1439年後才陸續增建教堂的主體,內部的石柱、聖壇及精緻的圓頂都值得一看。教堂的外觀氣勢雄偉,哥德式尖塔高聳入雲,和伏爾塔瓦河 Vltava對岸城堡區Zámek的城塔Hrádek遙遙相望,同為ČK最上鏡頭的地標。
蜿蜒的河道,以優雅的姿態纏繞著這古老的小鎮,但也讓這小鎮在水量豐富的雨季飽受水患之苦,因此伏爾塔瓦常常在進行河堤整治,右下方可以看到整修中的河道以及工程車。

 Vth Courtyard這個位置比彩繪塔都還要高,可以俯瞰整個城市,河道、高塔、城市通通入鏡

 石柱空中橋廊
興建於十五世紀的“石柱空中橋廊”(High Bridge)

前身於中世紀時是一座木質吊橋,連接城堡兩端,1686年改建為石橋,三層樓的廊橋建於巨大的石柱上支撐,之後三次加高,因其形狀特殊,現在也稱為「斗篷橋」(Mantelbrucke)。
上層是橋,下層是屋廊,中央拱形的結構可讓垂直的道路通過。 橋的底層是連接上城堡和第五城堡庭院的通道,第二層可通往古堡劇院,最上層則與畫廊和公園相通。


通往城堡中的斗蓬橋廊(Cloak Bridge)應該是對台灣人來說最有名的,在橋邊可以找到一塊告示牌,說明這座橋廊在2002年8月的洪水中被沖毀,重建的經費是由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部提供的重建基金,因此也成為台灣遊客拍照熱門景點。


三層樓高的白色廊橋,因其形狀也稱為「斗篷橋」(Mantelbrucke)
日晷,古老的計時器

第四庭院(IIIrd & IVth Courtyard of Český Krumlov Castle)
來到了上城堡區內提供僕人與侍衛集合的庭院廣場,第三、四庭院是主體建築Upper Castle內的兩個封閉式庭院,庭院牆壁是本城堡系列一貫的彩繪建築風格,有著希臘及羅馬寓意與神話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立體彩繪壁畫。
第二庭院Zamecke Nadvori(IInd Courtyard of Český Krumlov Castle)

第二庭院,主要建築有照片中,那個"無所不在"的城堡高塔(Castle Tower),也就是彩繪塔(Hradek),以及他下方的主體小城堡(Little Castle)、New Burgrave´s House,還有水池右側,門口有一個鹿的頭骨妝飾的房子:鑄幣廠(Mint),現作為文物展覽場地及紀念品等販賣部。彩繪塔高54.5公尺,塔頂為鐘樓,是克倫諾夫最高的建築。

克倫洛夫城堡Český Krumlov Castle (Zámek)是ČK的地標,和布拉格城堡齊名,是優秀建築和藝術結合的標誌。Zámek的城塔Hrádek,爬上城塔Hrádek可以遠眺整個ČK。這座高塔原本是歌德式建築,在1580年至1590年期間,改建成現在的文藝復興風格,圓筒形的設計搭配紅色及綠色的鮮艷色彩,令人印象深刻。在ČK狹窄的街道上,隨時也可看它的存在。


彩繪塔及聖母瑪莉亞像
濕壁畫為其重要的特色,牆壁都是彩繪的,用繪畫的方式畫出磚牆的感覺

城堡 Zámek位於ČK馬蹄形的河道旁,居高臨下,形勢險要,可以想像古時敵人想攻入城堡是相當困難,更何況入口前的護城河下有一頭兇猛的棕熊把關。
ČK城堡外圍的乾凅護城河中養著大棕熊,傳說羅森堡家族(Rosenberg)為了討好和其聯姻的義大利奧希尼(Orsini)家族,而養了該家族家徽的熊來守城,因此從16世紀開始,羅森堡家族就以熊取代了護城河守護城堡至今,除了防禦功能,還有追思的意味。也因為這樣,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趴在兩側的圍牆上探探、尋找「護城熊」。
後方紅色尖塔為Minorite 修道院(Minorite Monastery)

該修道院建於1350年,在15世紀改建為後哥德式風格,教堂則在1649~1681年間重建為巴洛克風格建築,樓下展示模型
紅門(The Red Gate,兩側建築為The New PharmacySalt house)
這位於拉特蘭街(Latrán)西側右手邊的醒目門拱,即是紅門,是由Latrán進入城堡區第一庭院的大門,此門連結了Salt house與New Pharmacy -Sgraffito decorations from 1556的兩側建築,形成了一個氣派的大型門框 ,慵懶的假日午后,人潮仍是絡繹不絕!紅門前的第一庭院,是城堡的前端,作為防禦城堡之用。原本只是簡單的外圍聚集空地,16世紀末又增加許多建築,主要是馬廄、騎士房舍、藥房、倉庫、宿舍、釀酒場的所在地。

此門一出,是熱鬧的拉特蘭街(Latrán),在這些石板路狹小巷弄中有數不清各式各樣的商店,像是琳瑯滿目的木造玩具、晶瑩剔透的波希米亞水晶製品、令人難辨真偽的骨董精品和琥珀寶石,是選購特色紀念品的好地方,商家為招攬顧客費盡心思,每每有令人莞爾的創意展現!捷克人在冷漠又硬梆梆的表面下,其實充滿著詼諧與童趣。


古鎮內的每家商店,每戶人家的門面,即使早已斑駁凋舊,仍充滿著滿滿的活力,我們興致勃勃的在小巷子間穿梭探索著!除了古老、經典的歐式建築外,這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顏色,幾乎90%以上的屋頂都是磚紅色,再配上米黃、鵝黃、淺綠、白色等牆壁,搭配出了一個童話卡通裡的小鎮之美麗世界。ČK人民用700年的時間創造了美麗的小鎮,讓世人得飽眼福,在這裡務必放慢腳步,放鬆心情的細細品味與漫遊 ~
這家咖啡店招牌吸引著遊客的目光:手搖轉一轉金屬條,這隻可愛的黑貓就會左右來回奔馳,周旋於兩位旋轉美女間。

 木造童玩店家
琳瑯滿目的木造藝術品

史普喬瓦西橋廊(Spojovaci Chodba)

橋廊建築在ČK隨處可見,這條橫跨拉特蘭街(Latrán)的史普喬瓦西橋廊(Spojovaci Chodba),兼具兩建築走廊通道與橋樑的功能,是僅次於城堡橋廊的建築,14世紀時由羅森堡家族的威廉姆( Vilém z Rožmberk)所建,橋樑上繪畫裝飾是他贈與第三任妻子安娜‧瑪麗蘭‧巴登斯卡(Anna Marie Bádenská)的禮物。不只是上面的花紋,連橋廊上的壁磚石頭,通通都是用畫上去的!
在Lazebnicky Most(理髮師橋)上拍攝城堡Zámek全景
Lazebnicky Most(理髮師橋)是連接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北岸的城堡區與南岸的舊城區,是一座木造橋樑;木橋兩側各有一座雕像,西側的是耶蘇受難雕像,東側的是Saint John Nepomuk的雕像;2002年洪水曾淹過此木橋。
中午時分已是飢腸轆轆,今天的午餐阿香代訂了赫赫有名的地窖餐廳Krčma
餐廳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內部像是以手工開鑿出來的穴洞,有80個座位,戶外在狹窄街道上設有40個座位。每每座無虛席,是火紅的傳統美食名店。
 餐廳生意真的超好,最好事先先訂位,不然只能現場等非尖峰時段,我們訂餐時間是12:30
原本預留的席次是地窖內緊靠在烤爐右邊的木桌,搖曳的光線、傳統的擺設及工作人員服裝等等都很有中古世紀的fu,噘頭十足,但是...坐了一會,CC覺得太熱而且空氣不好,還是放棄吧!
徵得侍者同意,戶外區有一桌預訂下午1點的客人未到,快速換桌。享受著露天雅座光線和空氣,還是文明世界好!
點了一杯喝出趣味的捷克黑啤酒
一份招牌的豬腳(180CZK),附了一籃好吃現烤的麵包和生菜沙拉。
豬腳現烤,等了好一會兒,不知不覺把麵包嗑完,真是失策!

超大份的豬腳現烤出爐,外皮烤得酥脆金黃、切開內部香嫩多汁,真是名不虛傳,我倆合吃一份還剩下很多,打包起來,送給沒有訂位的宜蘭陳老師一家三口,冷了依舊美味,他們說!

地窖餐廳:Krčma v Šatlavské ulici Horní č. p. 157 381 01 Český Krumlov
  Telefon:: +420 380 713 344 Mobil: +420 608 973 797 E-mail: satlavack@seznam.cz

地窖餐廳旁的小巷弄是拍攝彩繪塔的好景點

 舊城廣場 Plague Column and Morový sloup(Plague Column/黑死病紀念柱)

位在市政廣場上的Morový sloup(Plague Column/黑死病紀念柱)是布拉格雕塑家Matěj Václav Jakl(馬傑意‧瓦茲拉夫‧傑克)於1714年到1716年間創作,據說有被大火毀損過,紀念柱下的蓄水池則是1843年才增建的。巴洛克式的設計風格,以八個雕像圍繞在柱旁,每個角度看,都有著巧妙的對稱感,在這充滿溫暖陽光的午后,人們悠閒的倚坐在水池四周,與數百年前瘟疫鬼疾橫行的此日相比,有一種巧妙的對比感啊!

人們由於黑死病的侵襲,懂得了許多衛生習慣,歐洲的下水排污系統才得到了徹底的改善。除此以外,火葬開始成為最重要的喪葬方式;原本位於房間中央的壁爐被移到了牆邊,建築開始採用灰泥或者石頭來代替木版,房間也變得更加堅固。黑死病徹底動搖了宗教桎梏,人文主義的思想開始復甦,文藝復興的萌芽開始孕育。藝術家作品中不再是一貫的宗教形像,悲觀和抑鬱的情緒,贖罪和死亡的主題,成為這個時期的重要題材,以至後來才發展出歌德式的風格。


Městský Úřad(市政廳)和Městská Policie(警局),ČK自13世紀由波西米亞貴族Vitek(維特克)家族開始著手經營,歷經了Rosenberg(羅森堡)、Habsburger(哈布士堡)、Eggenberg(愛根堡)和Schwarzenberg(史瓦森堡)等家族的統治,因此位於中央的獅子就是象徵捷克王室的國徽,左邊的是五瓣薔薇的Rosenberg家族的圖騰,下面是Eggenberg家族的圖騰,右側一隻烏鴉在啄一個土耳其人的眼睛則是Schwarzenberg家族的圖騰。

在舊城區的街道看綠頂的St. Jošt Church(聖喬斯塔教堂)

這條Latran街是血拼的最佳戰場,商品的擺設非常colorful,盡頭是St. Jošt Church(聖喬斯塔教堂),14世紀時由城堡主人羅森堡家族彼得(Peter I. von Rosenberg)下令興建,教堂旁附設有醫院,原本周圍有許多貧民住家,1790年由教會及醫院出資將之買下並拆除重建,才有今日渙然一新之面目。
古老的拉特蘭街(Latrán)是古堡區內的主要街道,Latrán源自拉丁語“latus”,意即“ 側邊”的意思,起自現在的百威門(.Budějovice Gate)到Lazebnicky bridge (Barber‘s Bridge),早期是城堡裡的工匠及苦力居住的地方,現在則是一般觀光客進入城堡區與古城區必經之路。

小鎮的經濟主體還是民宿與觀光商店,每一家都走小巧精緻可愛的路線,風格也很典雅舒適,外觀還保持著原來的古蹟外型。在ČK,裝修屋子要寫申請報告書,政府核准了才能施工,房屋外牆的顏色得以百年不變!因此,這個小鎮的任何一家店,任何一條小徑,就這樣飽經風霜與歲月的淬煉,充滿了古意盎然的歐洲風情。


沿著這一段美麗典雅的建築與石板路,來到位於舊城區的東南面的聖維塔教堂Church of St.Vitus
 廣場悠哉自在的小孩與狗


Vltava River 泛舟


捷克文Český Krumlov的地名原意為「彎曲的河邊草地」(Crooked Meadowland),這正描述了小鎮的地理環境。雙S型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河道將小鎮圈成了兩個區域,一為北邊山丘的城堡區,另一邊為舊城區,在這樣的先天自然環境之下,玩賞這個古老的小鎮的方式界多元起來了,泛舟就是其中一項特別的方式。伏爾塔瓦河的水位不深、水流也不湍急,還有幾處砂石淤積,沒甚麼危險性,於是成為泛舟樂園,在橋上看到了各形各色的遊客行舟而過,也跟著開心舒暢了起來!

沿著來時路,回到停車場集合,3:00的集合時間到了,ㄚ香已通知司機開車,經由我們的呼喊她才發現坐我們前座的新店母女未到,等了一會兒毫無訊息,四位男士按耐不住紛紛下車尋找,一陣折騰,終於30分鐘後找到這一對驚恐連聲抱歉的迷路母女,女兒回來說:再也不相信媽媽的方向感了...

啟程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下午6:30晚餐
Vltava河岸景觀餐廳,美女服務員,算是此行數一數二、美味與景觀兼具的歐式晚餐



7:30抵達布拉格 位於市中心的Hostel Advantage  http://www.advantagehostel.cz/

有公用廚房及電腦可上網
 早餐餐廳在地下室,進入要刷房卡
 樓梯五顏六色,醒目功能有特色
今晚男生四人一室,我們七位同寢室,衛浴皆在走道外。
房間分內外兩室,大門一進來有左右靠牆兩張床分給新店母女,我與兩位研究生、兩位師院老師五人分內室,大家都聊開了,很不錯勒!

明天起要探索此行重要的、期待已久的布拉格,好好養足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