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2014絕美吳哥第四天】11. 小吳哥日出、比列科寺、巴孔寺

33(星期一)

今天早起看日出。

吳哥窟的日出聞名全球,小吳哥皇城坐東朝西,五座尖塔高高聳立天際,尤以中間一座最高,象徵須彌山的神聖。日出從廟宇後方的東方昇起,光線之故,吳哥窟將形成黑色的剪影,極其莊嚴且靈氣逼人。你可以靜靜體會靜謐的吳哥窟,黎明前特別有清幽的意境。

5:15晨喚,5:45集合上車,一整排嘟嘟車在飯店門口列隊恭迎,旅行社特別交代大家備口罩,怕塵土飛揚壞了大家興致。



我們6點鐘來到小吳哥,已經熱鬧滾滾了!
哇!cosplay 就在身邊

  俊俏的臉龐、高窕的身材,好帥!真有進入亙古時空的錯覺!


6:20抵達拍照首選位置:蓮花池
人山人海,好大的陣仗,所有的遊客都集中在蓮花池前面了,第一排架好腳架的,聽說比我們早一個鐘頭摸黑來卡位!



大家引頸期盼,天都亮了,灰霧的天空,連一絲霞光雲彩都沒有,看來要讓大家敗興而歸了!



失望之餘,只好默默的往回走,結果居然走在第一道石砌參道右邊草地時,赫然發現火紅的太陽昇空了!開心,耶!

  雖然沒有明信片的經典蓮花池日出倒影,也聊勝於無了,總算不枉早起!



  沒有蓮花池倒影,沒魚蝦也好,來一張護城河倒影了,也是美極!

  沒有遺憾的踏上歸途!早上七點了,上班、上學的人潮陸續湧現

  學生騎摩托車、腳踏車上學

   7:15回到飯店,小費每人柬幣2000元

 7:30柏悅飯店早餐

 8:30集合前,飯店附近逛逛,傳統市場已是人聲鼎沸

 這裡是室內批發市場

今天的參觀路線,第一站 比列科寺 Preah Ko,是羅洛士遺址群之一。 

Preah的意思是神聖,Ko的意思是牛,指的就是那三隻在神廟前的黃牛Nandi,Nandi是濕婆Shiva的座騎,因此也為它獲得另一個現代的稱號:神牛。
聖牛寺 (Preah Ko)建於西元879年,是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AD 877-889)及位兩年之後所建的。

比列科寺是建在一個高台上的,上有6座須彌塔,每個塔上都 有梵文篆刻,是羅洛士遺址群中的重要建築。比列科寺的建築是紅磚建築,但門柱、門框、門楣、神像及階梯,都改成更耐用的石雕。但仍因年代久遠,亦已斑駁。

神廟的中央是六個磚造的塔,前三後三建在不高的塔基上。神殿離地面蠻近的,是典型的高棉祖先廟的特徵。前排三座較大較高,這三座塔,中央一座祀奉高棉 (Khmer) 帝國吳哥時期的開國之祖加亞華爾曼二世 (Jayavarman II) ,北邊的一座祀奉因陀羅跋摩一世的祖父魯特思瓦拉 (Rudrecvara),南邊的一座則祀奉他的父親普立提藩陀跋摩 (Prithivindrevarman)。 這三座塔正是因陀羅拔摩一世為父系建立的皇室宗廟。而排列在後方的三座磚塔較小,分別祀奉上述三位國王的皇后,可以說是母系宗廟。



西元802年加亞華爾曼二世 (Jayavarman II) 在 Mount Kulen 開創了吳哥時期,後來把國都搬到羅洛世 (Roluos),看中是洞里薩湖定期的氾濫所帶來的肥沃土壤,還有這裡更適合防禦敵人。加亞華爾曼二世西元850年在此過世。兒子三世 (Jayavarman III) 繼承王位(850-877),接下來再傳給他的表兄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AD 877-889),而因陀羅跋摩一世就是建立神牛寺(Preah Ko)和巴孔寺(Bakong)的國王。一個國王登基之後,首先不能忘祖,所以都先開始建祖先廟,祖先廟建好之後,再建王國廟。所以因陀羅跋摩一世上台後,為了豎立威望,掌握權力,建了他的祖先廟聖牛寺 (Preah Ko),來祭拜加亞華爾曼二世 (Jayavarman II) 及他的皇后,還有因陀羅跋摩一世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



羅洛士遺址群(Roluos Group)建築主要的共通特色就是在基台上建造方形磚塔,而且應用了沙岩材質(sandstone)來覆蓋及進行雕刻,塔身四面除了東向做為出口外,其餘三面則設置了假門(blind door, false door)

 



比列科寺又叫神牛寺,其得名主要是建築物外面有著許多神牛的雕像,神牛代表著印度教濕婆神的坐騎。



選我,選我!專注的眼神真是令人疼惜!



東邊的三個塔因為是供奉男性的祖先,所以門的兩側有男性守衛的雕刻。
西邊的則是刻有仙女的雕刻。要登上這六座塔的平台,從東面有黃牛 (Nandi) 對著的三個階梯,階梯旁有一對獅子守衛著;從西邊則只有一個階梯。花環、花圈形式的裝飾品在門楣上可以看到,例如怪獸 (Kala) 從嘴裡吐出花環,這也是典型的聖牛寺 (Preah Ko) 藝術形式。不論是十字形門廊或通道長廊都已頹圮,比較完整的建築就剩下以中央基石為主在上所建呈現前後兩排的六座高塔,其三個基台的主要入口各有兩隻獅子裝飾。



【羅洛士遺址群 Roluos Group 被稱為高棉藝術的開端,包含 巴孔寺 Bakong羅蕾寺 Lolei比列科寺 Preah Ko( 神牛寺 )此地區為吳哥窟遺址的前身,更是柬埔寨最古老的歷史建築,此遺址群現由法國主導下開展,為了設法保持遺址原貌,學者們對於建築細節莫不費心研究,譬如每塊磚的黏合並不用現代水泥取代,以棕糖、石灰、糯米漿混合而成,還有部分神廟的石塊被一一編號拆下,準備在電腦的輔助下重新建造。
 


下一站 巴孔寺 (Bakong)  

根據 1935 年發現的巴孔寺 (Bakong) 寺碑記載,巴孔寺乃是 881 年吳哥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自己建立的國王廟,位於當時的國都所在地羅洛士 (Rolous)。


巴孔寺 (Bakong) 是第一座寺廟山式建築的代表,影響吳哥後世的建築非常深遠。從頂塔上算下來一共五層,代表著五界:大君、夜叉、羅剎、太陽神鳥、蛇界,就因為它也是羅洛士遺址群裡第一座巨石砌造的建築,所以雕刻保存得較好,修復起來也較容易。巴孔寺是一座供奉濕婆神的印度教寺廟,原來的廢墟,經過法國遠東學院古跡維修專家莫里斯‧格萊斯從 1936 年開始修復,經過七年的努力,到 1943 年大致修復至現貌。



巴孔寺 (Bakong) 是第一座以須彌山為宇宙中心概念的寺廟建築,主要是這座五層的方形錐狀塔,塔中祭奉著濕婆神 (Shiva),寺廟範圍內另有 22 個小型塔。
塔底下四層所代表的分別是七頭蛇王 (Naga)、金翅鳥王 (Garuda)、羅剎 (Rakshasas)、和夜叉 (Yakshas)的領域,而最上層則是『Maharajas』的住所,也就是國王的居所之意。

巴孔寺護城河的寬度比其深度要大得多,仍可見不同於主殿的紅色磚造寺塔,因為紅磚於此時期仍做為建材之使用。
 

 


 
某些寺塔是面朝中央的Bakong寺,而非一般寺廟的面東建築,因此可視為巴孔寺的周邊寺塔,共同組成這複雜的建築寺廟。
  
矗立在石階邊的石獅,是吳哥時期的建築。外牆可見浮雕的裝飾,充滿了華麗的雕飾。人物的雕刻是外牆雕飾的主要元素,雖然較為刻板、粗糙,但背景可見豐富的蔓藤花紋雕刻。巴孔寺是一座五層的方形金字壇,底層邊長 65 米,各層的基點原有塔門,最頂層中心矗立一座寶塔,通往寶塔的階梯陡峭,共有五層。


階梯越往上階幅越小,階梯旁都有石獅做守衛,有些保存得相當好。
第四層南有保存得很好的淺浮雕裝飾,描述著阿修羅戰敗的故事。


  塔的下三層角落有大象石雕,第四層周邊則有12個神龕圍繞。






CC從背包裡拿出飯店附的水果分送,小陳說蘋果是奢華品,小朋友極愛。
雖然因為數量不足,有多種不同禮物,他們也不搶不鬧,給什麼收什麼,臉上盡是微笑!






再回顧一眼!